EN

用开放心态引领产业变革——《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发布时间:2014-12-09 浏览: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可贵的教科书。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没有哪一个30年,像改革开放这30年以来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

        近期,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201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德力西以331亿营业收入连续13年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
        2007年,德力西集团和全球500强企业法国施耐德电气合作,以1:1的比例出资成立合资公司。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温州调研企业时曾说,德力西有地域网络的优势、成本优势和中档产品定位的优势,双方股权50%对50%合作,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保持了中国民族品牌。在今年初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成中出席中法贸易投资论坛,双方的合作已被视为中法之间合作最成功案例之一。
        但在胡成中看来,目前,德力西集团正处在创业三十年的关键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他坦言,“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当下,德力西应该要加强国际化,占领更多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力超西方。”

        制造业将向柔性、绿色、智能和服务性转变

        《中国经济周刊》:你认为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哪些新的困惑和焦虑,又面临哪些新机遇?
        胡成中: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对企业生产销售产生严重冲击。类似电气制造之类的传统产业,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德力西集团正处在创业三十年的时间节点上。现在,我们已渐渐看清了方向,要实现跨越发展,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企业必须转型,以达到质量的提高、品牌的提升、国际化的发展、产品的优化、成本的降低。
        当然,转型不可能一蹶而就。目前,在国内市场,德力西产品覆盖广泛,已经成为龙头。现在,德力西应该要加强国际化,占领更多国际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制造业转型的方向在哪儿?德力西做了哪些准备?
        胡成中:我认为,未来的制造业将向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性制造转变,我们要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因为经济最困难时期往往也是酝酿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德力西实施了竞合战略,也就是与施耐德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中长期规划来看,德力西还是把产品研发这块放在首位。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获得的国家政府税务部门的补贴将全部投入研发。因为,技术是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实,德力西跟科研院所均有合作,也曾先后三次拿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在低压电器企业中是很少见的。
        将来,我们的技术研发方向,还将瞄准新需求,加快高性能、环保型、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也会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而质量和开放这“两条腿”,曾让德力西跨越“规模化”和“多样化”这两个关键拐点。所以,目前我们的箴言仍是——质量为基、开放为魂。

        用数字化管理、智能产品研发、电商营销应对互联网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传统产业正在面临互联网的挑战,你怎么看待互联网跟传统制造业的关系?
        胡成中:互联网还替代不了生产,“制造”的份量依然很重。当然,互联网营销是非常好的产品推广手段,德力西已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最近我们又多了一个天猫渠道销售,并且销售量非常大。
        传统制造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提升、改造自己。基于此,德力西已经在做三个方面布局:
        一是数字化管理。也就是上ERP系统,我们已经上线了营销、物流、生产、财务、采购五个模块,ERP系统上线后,每位管理人员上班时只要打开电脑,他一天将有什么工作都会在应用中排列得清清楚楚。
        二是产品智能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智能电气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德力西已经成立电气研究院,专门开发此类智能化新产品。
        三是电商销售。以后,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量可能与实体店平分秋色。针对这一趋势,德力西及时调整营销思路,与苏宁、京东、淘宝进行战略合作,同时,我们也已着手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

        民企愿意参与国企混改

        《中国经济周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这一背景下,你认为民营企业会有哪些作为?
        胡成中:其实德力西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有过三次收购国有企业的经历:1998年,德力西出资几千万元收购了杭州西子公司; 2011年德力西控股了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理念问题当时出现了亏损,德力西控股后第二年便实现了盈利;2003年,德力西收购了新疆旅客运输公司,原来,这家企业每年大概亏几千万元,德力西收购后,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今年,这家企业已经在准备上市。
        从我们的经历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进入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着新的广阔前景。
        《中国经济周刊》:国内不少民营企业还面临同一个问题:二代接班,你对下一代接班如何看?
        胡成中:家族化企业肯定要用制度化管理,但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企业家都在想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培养下一代。
        德力西很重视第二代接班人的培养,比如任职、挂职、交流、进修等。但二代接班普遍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他们基本没在创业过程中吃过苦,以及他们接触的西方思想不一定完全适用中国国情。
        总体而言,家族化利于创业,不利于长远发展,简单的子承父业,未必是成功之道,管理还是要社会化。未来如果儿女既可靠又有能力,子承父业当然好;如果不能,那就选择职业经理人。目前,德力西的重要管理岗位已经任用了很多职业经理人。


                                                                                                                       (原载于《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43期)

集团网站群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局主席寄语
企业文化
美誉荣耀
领导关怀
业务布局
电气产业
军工产业
精密制造产业
环保产业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
科研成果
社会责任
党群建设
可持续发展
资讯中心
新闻资讯
视频中心
电子刊物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人才发展
多彩活动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官方网店
打假举报
Copyright©2014 德力西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044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4030号
更改您的cookies设置 关于我们: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