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03-08 浏览:次
——集团工会主席黄达仁访谈
采访工会主席黄达仁是在随同他外出途中开始的。
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清晨,集团工会主席黄达仁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前往柳市一家幼儿园察看情况。
“我们的员工70%以上来自外地。他们的子女入托入学存在困难。我们准备先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上幼儿园的困难。”黄达仁告诉我此行的目的。在幼儿园,黄达仁看得非常仔细,从课堂到卧室、从操场到厨房,他逐一察看。“现阶段建自己的职工幼儿园条件不成熟。建设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基于此,黄达仁决定,由工会出面牵头组织员工子女集体入托,并给予每名入园儿童一定的补贴。
正月初八,股份公司首批25名员工子女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了。
对职工的特殊情感,源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
“我的家庭出身非常苦,属城市贫民。13岁的时候开始给人当学徒。解放后,我参加了工作。”“因此,我对工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96年2月加盟德力西以后,黄达仁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以自己的诚挚和热情,把对工人的感情化作了一次又一次行动。
1999年9月,有限公司员工郑文艳的眼睛为异物所伤。得知这一情况后,黄达仁坐摩托车赶到了她的家。站在家徒四壁、空荡的家里,黄达仁的内心被震撼了。拿起手机,他拔通了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的电话,向他简要介绍了郑文艳的情况。胡成中、胡成国等集团领导决定立即送郑文艳到北京治病。
登机前,黄达仁与北京的朋友取得联系,委托他们帮忙联系最好的医生。“如果是按正常程序去排队,可能会等很久,这样就会耽误小郑看病。”黄达仁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十分迫切。
几经努力,黄达仁联系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手术进展非常顺利,只做了半个小时!”这30多分钟,让年逾花甲的黄达仁倍受煎熬。“在手术室外等着,我很紧张、一身衣服全都汗湿透了!”
一周之后,黄达仁带着康复出院的郑文艳返回温州。“那天下午我把她(指郑文艳)送到家里。她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看着康复后的孙女回到身边,非常激动。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热泪,连连道谢!老人家说,‘你们德力西公司是做好事啊,你们是做德啊!’”
心里装着员工、处处想着员工,使集团工会真正成了员工的娘家,而工会主席黄达仁则成了“娘家”里的贴心人。德力西工会的出色业绩,受到中央及省市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赞扬。
2003年9月,德力西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
“我出身贫苦,所以我能体会到员工的甘苦。工会作为员工的娘家,既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员工解决疑难问题,又必须团结广大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黄达仁说。“我认为,民营企业的股东与员工之间不是对立的。企业要爱护员工,员工要热爱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员工生活富裕,双赢的目标。”
上一篇:
巧手织飞云 巾帼写华章下一篇:
在历史中寻找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