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4-04 浏览:次
梁隆军,贵州人,高级工程师,在他身上有着一股强烈的自信和执着。
1991年,梁隆军大学毕业后到原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当时,所里有一个课题已经搞了3年,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始终没有突破,很多同事不敢接手,害怕一旦做不出来就太丢人了。课题组长希望从新人中寻找可能性。梁隆军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将项目承接下来。但随着对项目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远非他已有的知识能解决得了的,但他还是迎难而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四处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求教,并购买相关的参考书。经过三个月昼夜奋战,项目获得成功,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评审会上得到评审会主任的赞誉。按他自己的话说“参加工作以来的首战告捷,不仅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先后主持了6个国家级、9个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004年初春,梁隆军加盟德力西股份公司,担任电子产品研发组组长。在两年的工作中,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产品开发质量负责的态度对待新产品研发工作。
在配合杭州西子电子科技公司研发CDW1系列框架断路器智能控制器的工作中,梁隆军经常带队到杭州,帮助西子电子解决相关的技术和设计问题。在一次查阅技术文档时,他及时指出了程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毫无保留地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算法,避免了产品的缺陷。
在CDM1E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研制中,为了解决电流互感器测量范围的问题,梁隆军带领项目组尝试了各种设计方法,最终通过新颖的结构,采用国产的硅钢片实现了17倍的线性测量范围,而国内的同类产品仅做到8倍左右,为此,他们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该产品在上海电科所做CCC试验时,该所EMC试验室测试人员惊讶地问:“这产品是谁设计的?”因为按他们的经验,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都折腾几个回合才通过,有的甚至至今没有通过,而德力西的产品一次通过。
在ECQ7双电源的研制过程中,梁隆军带领课题组的同仁重点解决用光电耦合器测量电压时的温度漂移问题,通过引入反馈理论并进行电路结构和参数的反复设计和试验,成功地将温度漂移的影响降低到很小的范围,突破了行业内关于“光电耦合器不能用于电压测量”的经验禁区。在达到同样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他们的成本不到电压互感器的十分之一。
今年年初梁隆军被集团评为2005年度金牌员工。
梁隆军经常说:“人必须终生学习,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读书。工作再忙,他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让自己多看点书,多充电。在他的电脑里,60G的硬盘中,居然有近30G是他多年来积攒下的专业技术资料和书籍。而且他把这些资料给部门的所有同事共享,为的就是给同事们的研发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帮助。在七位徒弟的眼里,梁隆军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按他的话说“知识只有传播才会增值。”
梁隆军正是以这种严谨治学、奋勇争先的态度,将自己的团队紧紧地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与推动力,在电子产品研发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