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5 浏览:次
“全国两会时间”再度开启。澎湃新闻从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处了解到,他为参会准备了多份建议,涉及民营经济长远发展、制造业企业产业链出海、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等多方面。自2003年首次参加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以来,今年已是胡成中第17次参加全国两会。 如何提升网络内容生态治理水平是胡成中关注的议题之一。他注意到,在全球普遍面临的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难题上,国内主管部门和主要平台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很多创举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已成为社会常识。“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正视,当前网络空间的问题仍然比较多。” 胡成中认为,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各类谣言、虚假内容丛生。政治类谣言损害各级党和政府公信权威;社会类谣言扰乱社会生活、生产、经营秩序,因谣言导致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农副食品等产品遭受“灭顶之灾”的案例屡见不鲜;涉企谣言扰动资本市场和企业股价,金融机构“闻风而动”往往带来连锁效应;“黄谣”严重侵害公民名誉权…… “最令人气愤和无奈的现实是,造谣‘轻而易举’,辟谣‘难如登天’,维权追责更是‘难上加难’。”他称。 二是有规不依或者规不责众现象较多。“为了净化网络内容生态,主管部门花了大力气不断完善制度规则体系,但很多规则没有得到常态化落地。靠一次又一次的‘专项行动’虽然能取得较大阶段性成果,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风气。”胡成中谈道。 他注意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没有新闻采编资质而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责令停止相关服务活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但现实中,违规开展采编活动的“自媒体”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把讹诈企业作为“盈利模式”。 类似的还有,网络短视频兴起后各种摆拍、造假视频层出不穷。一些平台还有把网友上传的视频作为素材推送给新闻媒体的机制,而很多新闻媒体的社交媒体账号并未执行严格的采编流程,不作调查核实,“抓到篮子里就是菜”,简单剪辑编辑后就直接发布,客观上助长了造假视频的传播。 胡成中表示,对于绝大多数网民来说,进入网络内容生态仅仅是出于获取信息、社交等非牟利性需要。而一些大V和机构,参与网络内容“生产”很大程度上则是为了获取利益,其主要商业模式就是先获取流量,再以各种方式实现流量“变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以出格、偏激言行煽动公众情绪吸引注意力,有的甚至批量豢养账号,从正反两方面“左右互搏”炒作话题热度。近年来网上比较严重的“性别对立”、“地域对立”、“国企民企对立”等舆论旋涡,背后就是有一些人的推波助澜。 针对以上现象,胡成中提出建议: 一、 要持续推进立法、定规。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内容生态演变太快,要构建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大方向、大原则上保持稳定,具体的日常管理细则上要及时更新、封堵漏洞。规则体系的价值取向要兼顾网络空间的治理和公众利益的维护,对违规者要“金刚怒目”,丰富惩戒手段、加大惩罚力度;对在网络空间受到侵害的无辜群众要“菩萨低眉”,加大保护力度、降低维权门槛,不能都推给司法机关,让漫长的诉讼过程消磨大家对公平正义的信心。 二、 要提高对网络平台、大V、机构等通过网络内容生态获益者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要求,对煽动对立、蓄意造假、网络暴力等造成广泛、恶劣影响的事件,要多部门联动,客观研判是否有个人或组织兴风作浪的因素,是否有平台姑息养奸的因素,是否有“水军”推波助澜的因素,视情节轻重、责任比例,分别予以惩处。 三、 要加强技术创新应用。网络空间每天产出海量内容,全部靠人工进行审核、干预并不现实,要加强AI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主管部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谣言样本库,各平台存量和新增的谣言内容,自动添加谣言标签和对应的样本链接,避免老谣言及其变体反复出现,相关部门或权威人士反复辟谣的循环。同样,要压实平台责任,对AI生成的文章及视频,受操控的“僵尸”账号,抄袭“搬运”内容,短时间内大规模批量发布相似内容制造舆论等恶意行为的识别和惩治,不能为了营造平台用户活跃、内容丰富的虚假繁荣,而对这些行为姑息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