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2-26 浏览: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倪向宇,这个朴实憨厚的乐清小伙子靠着在技术线上5年的打拼磨练,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也得到了公司的肯定。
2000年,倪向宇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德力西的技术部工作。刚走上岗位的他,带着“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份乐观与执着,踏踏实实地朝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理想奋斗着。“选择了目标,就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勇气;确定了理想,就要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行动。”倪向宇如是说。通往理想的道路是艰辛的。在这四年里,无论是三伏天的酷暑还是数九天的严寒,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
记得那是一个酷热而又令他难以忘怀的夏天。他白天在办公室里钻研,晚上回到了家里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图纸,蚊子很多,他就与蚊子一道被熏了好几个月蚊香。春节还没过完,他又被选派到上海参加UG培训,那次培训使他系统地掌握了三坐标投影仪的测量方法和UG三维设计知识和操作方法。这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助理工程师的倪向宇,在工程师张佑祥的带领下,2000年9月~2002年5月参与CDL7电磁式漏电断路器的设计与制造工作。产品取得了CCC证书,通过荷兰KEMA认证,并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外观专利,这打开了通往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大门。
经过近两年的锻炼,在产品研发上,倪向宇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电涌保护器的设计和开发;可以独立编写产品完整的设计文件与工艺文件;尤其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E二维软件及UG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尺寸链分析、机构运动分析。这大大地降低了产品设计时的人为出错率,又节省了研发的人力和物力,更提高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002年他开始独立研发CDY1系列电涌保护器产品。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研发产品的信息,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历亲为,生怕出现一丁点差错。尤其是在样品试装上,他总要全程跟踪,他说:“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每一次都要试装20套样品,为了找到“症结”,一天拆装几十次那算是最少的了。因此,他的手常常被划伤。在不断的试装和摸索中,他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了。
为了做好防雷击的试验,倪向宇走了不少艰难的路。比如热脱离片的厚度、材质和焊锡的熔点、牢度以及脱扣机构的灵活性等都是电涌保护器能否通过形式试验的关键,很多次就是因为这“0.1毫米”的误差没能过关。当时他的心里比谁都着急,这不仅是对他意志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在40多天的时间里,从温州到常州来回跑了近20趟,倪向宇差不多把这些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全都搬到了“灾区”。在火车上,在旅社,在试验室里,总有倪向宇与同事探讨交流问题的身影。做雷击试验的专家很是敬佩地对他说:“小伙子,你真行啊!”
2002年7月至今,倪向宇先后独立开发了CDY1系列电涌保护器。十来种规格产品全部通过了防雷中心权威检测。目前正在开发一级(10/350)系列电涌保护器。其中CDY1电涌保护器的操作机构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且CDY1电涌保护器和CDY1T-40退耦器各获得一项外观专利。CDY1系列电涌保护器还获得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许可证,并通过北京防雷中心的测试,目前已批量生产。除此之外,倪向宇还参与修订了部分行业标准。因此,在2003年的表彰大会上他荣获了集团“科技创新奖”。
已成为工程师的他说,成绩来自领导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来自同事们的配合。这就是倪向宇,一个质朴、顽强、踏实、肯干的他。这正是他成功的潜质,而他的这种“潜质”,无论是对他以前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还是对于他今后研发工作来说,都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让他在研发的道路上无往不利。
上一篇:
无悔的选择——记一公司检验员俞立祥下一篇:
记一公司二分厂副厂长沈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