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05-05 浏览:次
——金福荣访谈
“你们这里要电器配件吗?”一位满脸尘土的小伙子在一家工厂门口询问该厂的电工。“先看看你的样品吧!”小伙子从身上的挎包里取出一个饭盒,拿出金属触头、导电带、铜螺丝等物品。“有没有价目表?”小伙子又急急忙忙从挎包的最里层翻出一张残破的纸。于是,两人开始洽谈生意。
这一幕发生在1980年盛夏的一天,北京市密云县某砖瓦厂门口。这位小伙子现在已是德力西股份公司供应部经理金福荣。辗转了9个省市、漂泊了15年,最后在德力西扎下了根,金福荣走了一条漫长的“寻根之旅”。
1978年,金福荣高中毕业后到了一家轴承修配厂学维修,开始接触机械和电气自动化原理。“我家兄妹5个,父亲是种田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在轴承修配厂学习了将近一年之后,18 岁那年,金福荣和众多的温州人一样,开始走南闯北,跑起了电器供销。“那时候跑业务很难,我们带着产品样品和价目表,就全国各地跑。”“看见有烟囱的地方就去问要不要电器,经常是碰一鼻子灰。有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甚至不吃。我第一笔成功的业务是我八次努力的结果。而那一次赚的1000块钱也就相当于我半年的工资!”为了节约路费,提高效率,金福荣只用一个下午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就这样东奔西跑了7年,金福荣先后到过河北承德、山西太原、江苏徐州等地方。1986年,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在家乡开了一家碳刷厂,自己当上了老板。但一年之后由于经营不善,金福荣又改行开起电器经销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金福荣与德力西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我在山东开了一家电器经销店,其中就有德力西的产品,只不过那时候德力西还叫求精开关厂。尽管当时求精开关厂的产品不多,但是质量过关,所以销量也不错。”
几年之后,金福荣厌倦了这种离家漂泊的生活。1993年,金福荣慕名来到德力西八厂,做了一名物资供应员。“其实做物资供应员也并不轻松,零部件规格品种多,稍有不慎就会出错。而且工作也很琐碎,说句实话,完全比不上在外面开店或是跑供销自在。但我从来没有因而放弃,因为我相信在德力西这样大的公司里面做,只要努力就肯定会有发展的机会。”2001年,金福荣被聘为股份公司供应部经理。“股份公司各分厂的零部件供应都是我们这个部门在负责,协调外协和公司的生产,考察新外协等等。眼下正是集团生产的旺季,所以我也比较忙……”说话间,手机响了,金福荣又急忙地赶到一家外协生产单位……
已经在德力西扎根的金福荣经过一番努力后,把原来的平房改建成了六层的楼房。“父母没有享受到的,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会让他们享受到。” 金福荣还告诉我,今年年初预订的本田飞度估计5月份就可以提车了。金福荣满脸的笑容让我看到了他的幸福。
上一篇:
德力西,实现梦想的摇篮下一篇:
一个经理人的三篇日记